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深化改革 国有文艺院团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

        长期以来,国有文艺院团作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也是舞台艺术作品创作的生力军。近年来,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国各地的国有文艺院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相关文件精神,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不断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大力推进艺术创作和生产……在积极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探索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面对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国有文艺院团积极理顺机制、改进管理,在凝聚人才、培养人才中砥砺向前,努力开拓加强艺术创作、推动文化传承的新局面。

抓机遇,增添新动力

        “出戏、出人才、出精品、走市场。”谈起剧院改制以来的发展理念,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院长李小雄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文艺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精神,推动宁夏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秦腔艺术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5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秦腔剧团与银川市秦腔剧团合并组建了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有限公司。

        剧院成立之初,受当时一些政策影响,剧院年龄50岁以上、工龄30年以上的人员基本退休,剧院演出的中坚力量一度薄弱。为弥补短板,让两个剧团尽快融为一体,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积极贯彻“以戏带人”——为青年演员专门打造一些剧目,并给他们提供更多舞台实践机会,让其尽快成长;同时,通过带领青年演员排演大型剧目,提升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由时任院长柳萍和李小雄带领剧院青年演员共同演绎的《花儿声声》不仅凝聚了人心,也为剧院的艺术创作奠定了扎实基础。之后,剧院不断探索戏曲的现代转型,相继打磨《狗儿爷涅槃》《王贵与李香香》《擎天一柱》等多部秦腔现代戏,改编创排《卧虎令》等历史剧,并荣获多个奖项。

        湖北省襄阳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是2013年由原襄阳市歌舞剧团、京剧团、豫剧院转企改制合并而成的新型国有独资文化企业。襄阳市艺术剧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施卫敏介绍,改制后的襄阳市艺术剧院按照“一体两翼”发展模式运行,“以文艺创作演出为主体,以艺术教育和文化产业为两翼”,相辅相成,多元发展。改制后,剧院一年创作一台大戏,精心排演的实景影像话剧《草庐诸葛亮》、大型音舞诗画《踏歌襄阳》、新编古装豫剧《天下第一颠》等剧目,均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如今,剧院演出活动日趋红火,发展动力十足。

任人唯贤,不拘一格用人才

        为了丰富人才队伍、保障演出质量、提升艺术水平,深圳交响乐团采取“以考定岗”的管理办法和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其核心原则是“能者上、弱者下”,不搞论资排辈,“一切以艺术说话,不拘一格用人才”。这也进一步打开了深圳交响乐团的发展格局。“这个办法不容易推行,但我们做到了。任人唯贤、任人唯能,这对乐团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深圳交响乐团团长聂冰说,“我们不迷信请‘大腕儿’,乐团资金集中使用在自身人才队伍建设上,这是乐团的生命所在。”对那些考核中表现不理想的人员,乐团将其组建成小乐队,负责普及性演出和业余教学,这样既保证相应人员的专业技能有用武之地,也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

        深圳交响乐团的人才遴选制度看似“铁面无情”,其实乐团的日常管理充满温情与人文关怀。“铁的纪律是深圳交响乐团的传统,这是一支职业乐团应当具备的素质。”聂冰表示,“与此同时,我们把乐手当成亲人,营造以乐团为家的归属感。”

        辽宁沈阳京剧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发挥老艺术家的作用,积极搭建老中青三代“传、帮、带”的梯次配置,并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促进青年演员的成长。一方面聘请老艺术家来院里指导授戏,另一方面选送优秀青年人才出去深造学习。沈阳京剧院副院长王志鹏介绍,剧院以沈阳市文化宫、盛京大剧院、沈阳故宫古戏台为常态演出阵地,为青年演员提供展示平台,并通过举办优秀青年演员展演、为年轻演员复排剧目等方式,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因地制宜,创新与传承并举

        作为上海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成果之一,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成立于2011年。它的成立,让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淮剧团、上海评弹团6个院团抱团取暖、积聚力量,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普及。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提升文化原创力摆在突出位置,统筹协调所属院团的艺术创作生产,因“剧”制宜,积极发掘各剧种的文化特色,探寻文艺创作的切入点、突破口。经过不断努力,京剧《浴火黎明》《北平无战事》、昆剧《景阳钟》《川上吟》、沪剧《邓世昌》《敦煌女儿》、越剧《燃灯者》《双飞翼》、淮剧《武训先生》《浦东人家》、评弹《林徽因》《繁花》等精品力作不断推出。

        为了赋予戏曲在新时代的新内涵,增强戏曲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借助多种媒体形式传播戏曲,所属院团拍摄的京剧电影《霸王别姬》、昆曲电影《长生殿》、沪剧电影《雷雨》、越剧电影《双飞翼》等,不仅让老观众感受到了戏曲的新鲜面貌,也让新观众品味了戏曲的传统韵味。

        为振兴武汉乃至湖北的京剧事业,武汉京剧院从院团实际出发,并聚焦武汉地域特色文化,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系列作品。剧院曾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关栋天担任艺术总监,共同创作编排了《生活秀》《水上灯》《美丽人生》“现代京剧三部曲”,还为青年演员排演了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折子戏《谢瑶环》和《虹桥赠珠》等。武汉京剧院院长刘子微介绍,为了更好地传承、普及戏曲,剧院在武汉市启动“戏曲进校园·千校千场”活动,剧院全体演员积极参与,并奔赴武汉各个大中小学演出、讲座,为学生普及京剧知识。剧院还多次走出国门,将京剧唱到了美国纽约、旧金山,英国爱丁堡、曼彻斯特,德国杜伊斯堡及澳大利亚的许多地区。“我们希望通过京剧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纽带,更好地拉近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距离。”刘子微表示。(本报记者 李月 罗群 刘淼)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政企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9

邮箱: sxzhengqi@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