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筑牢防灾减灾的坚实堤坝

       我国形成了强有力的应急力量体系,综合救援能力得到极大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在不断筑牢

  防灾减灾的跨部门、跨区域等协同联动,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而应该致力于产生“化学反应”,达到“1+1>2”的有机融合

  进入6月,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广西等地多条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据预测,今年汛期南北方都将有多雨区,区域性暴雨洪涝重于常年,防汛形势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每年的汛期,对于各级各部门而言都是一场系统性的“大考”。从前期的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到巡查防守、转移避险,再到抢险救援、灾后救助重建等等,防汛救灾的责任链条长,任何一个环节没有抓紧抓到位,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灾害损失。实际上,包括暴雨洪涝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应对这种“点多面广”的灾情现状,优化配置相关应急资源和力量,协同高效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是题中应有之义。

  过去,我国的应急资源往往较为分散,发生重大灾害时,可能各相关部门都会派工作组、进行单项的救灾救援,综合统筹存在不足。2018年4月,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整合了11个部门的13项职责。两年多的时间,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灾害应对的整体性协同性在增强。

  比如指挥体系,按照统一高效原则,预警响应、灾情会商、信息共享、协调处置等联合指挥机制正在不断完善。在此前的金沙江堰塞湖处置中,应急管理部与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国家能源局等多部委联合会商,派出联合工作组到现场统筹救援工作,既汇聚各方面专业力量,又统筹灾害涉及的川藏两省区的力量,提高了救援能力和效率,最终成功排除堰塞湖险情,实现人员“零伤亡”。

  再看力量结构,当前我国有近20万人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力量等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形成了强有力的应急力量体系,综合救援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不仅如此,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在不断筑牢。去年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一位基层信息员的及时预警,让140余名村民及时疏散转移,避免了山体滑坡导致的伤亡。在我国,有70余万名基层灾害信息员奔波在城乡社区,成为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

  需要看到,防灾减灾的跨部门、跨区域等协同联动,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而应该致力于产生“化学反应”,达到“1+1>2”的有机融合。应对自然灾害,需要发挥好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根据职责分工承担各自责任,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才能形成整体合力。比如防汛工作,防汛抗旱指挥部做好统筹协调、气象部门分享雨情旱情数据强化研判、水利部门科学调度水利工程、自然资源部门注意防范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等等,各部门各司其职,根据相应优势进行密切配合,才能保障安全度汛。换句话说,只有理顺各个部门相应的职责划分,处理好“统与分”“防与救”等多层关系,才能保障防灾减灾既加强协同又统一高效。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须臾不可松懈。日前,针对西部地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实情,西部八省区市应急管理部门签署省际《应急联动工作备忘录》,共同建立应急协同联动机制。更多条块结合、协同配合的举措还在路上,相信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一定能够筑牢防灾减灾的坚实堤坝。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政企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9

邮箱: sxzhengqi@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