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编是一种实用的古老技艺,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素有“藤编之乡”的美誉,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藤编”传承地。近年来,当地通过传承藤编技艺,发展藤编产业,把一根根小藤条编织成了当地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
丝丝环扣,经纬交织,不一会,一件精美的藤编笔筒便在陈良顺的手中成型了。陈良顺是“汉中藤编”的非遗传承代表人,从小时候看着父亲在家中编箩织筐开始,再到创办藤编合作社和良顺实业公司,他的一生都和藤编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陈良顺介绍,在他15岁的时候,就和父亲学习编藤椅,当时推着“二八大杠”,载上十几个藤椅沿街售卖,现在依旧记忆如新。后来,为了进一步丰富藤编产品样式,他遍走四川、云南、广东等地,学习各类藤编技艺和产品样式,不断丰富见闻,精进手艺。回到汉中后,他创办起藤艺坊,后来升级成了良顺藤编合作社和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带动周边100多户村民从事藤编生产,成为远近闻名的手艺人。
五年前,陈良顺的儿子陈凌凯和儿媳唐芳接过了“汉中藤编”活化创新的接力棒,夫妇两人在原有藤编产品的基础上,和国内美术院校以及设计师合作,逐渐开发出20多个品类的藤编产品,其款式新颖,制作精美,深受市场青睐。
“这把椅子是一位丹麦设计师在我们这里定制的椅子,很多人都在询问购买方式。”走进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二楼的藤编展厅,三大系列300多种藤编制品摆放整齐,精美的样式,精巧的设计让人目不暇接,唐芳正在为客商介绍企业产品的发展模式。“我们给周边农户提供原材料,免费培训编织技术,等到他们编好后我们再上门统一回收,通过这种‘下订单’的方式为周边乡亲增加一份收入。”近年来,企业逐步探索出一条“企业+培训+就业+电商”经营模式,辐射周边26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我们藤编企业规模较小,吸纳残疾人就业比较多,税务局还专门为我们送上了定制政策包,辅导我们申报享受。”提到税务局的政策宣传辅导服务,唐芳比起了大拇指。
为确保藤编企业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落细落稳,汉中市南郑区税务部门结合税务管家服务机制,组成“助藤团”,安排专人“一对一”对接藤编企业税务需求,做好涉税业务辅导,推动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滴灌落地。针对藤编企业的特点,汉中市南郑税务部门还有针对性地宣传小规模企业以及吸纳残疾人就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跟踪政策落实情况,确保各项税收优惠享足享全,全面激发藤编产业发展动能。
据了解,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藤编制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借助互联网平台打开了国际市场,出口到了欧美、东南亚等地,前七个月线上销售额达到了400多万元。藤编这门老手艺,逐渐编织出一条技艺得传承,产业得发展,群众得收入的幸福之路。(胡枭)
责编:卓西玲
编辑: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