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蚕桑中心:创新服务机制 破解生产难题

为推进”小蚕共育+智能管理”组合实现多批次高效养蚕,近日,安康市蚕桑中心组织多支技术小分队深入汉滨区、汉阴县、旬阳市、恒口示范区向基层技术单位、蚕桑经营主体开展养蚕布局交流和宣传,积极推广多批次常态化养蚕生产模式。

IMG_256

技术破局,小蚕共育夯实发展根基。针对小蚕期发育不齐、温控难等技术痛点,市蚕桑中心依托“两段式共育三段式养蚕”项目,通过分段管理、集约化生产实现全年多批次养蚕目标。怡鑫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乐介绍:“我们通过标准化蚕房、智能环控系统改造,以及新型蚕具全面使用,实现每8-12天生产一批鲜茧。”今年,该公司计划冲刺年养蚕18批次目标,与传统养蚕模式相比效率提升3倍以上。

政策护航,规模发展激活产业动能。 汉滨区、石泉县等县(市区)加大对蚕桑产业发展的农业奖补政策,对32个小蚕共育示范点实施专项补贴。五里镇王刘种桑养蚕家庭农场等共育点,实施统一技术标准将小蚕养至二龄后免费分发,带动周边蚕农实现标准化生产。通过自动给桑机、升降式蚕台等现代化设备的应用,实现养蚕成本降低30%以上。

科学规划,调整布局抓好关键时期。针对秋蚕期连年出现的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难题,结合今年农历闰六月的气候特征,在前期科学安排冬春伐、夏伐比例的基础上,持续抓好春季养蚕,4月下旬启动首批发种,重点抓好5-6月黄金期,集中完成至少4个高产批次;7-8月视气温情况适当增减养蚕量,充分发挥好完成大蚕室水帘降温设施建设主体在这个蚕期的示范引领作用;稳步推进秋季养蚕,各基地镇、专业村实现有桑尽养、足桑养蚕。

目前,“重点区域10批次、示范主体18批次”的梯次养蚕发展布局已经确立并形成共识。随着大数据系统、智能饲养平台等数字化技术逐步落地,安康蚕桑产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将取得新突破。(陈贵攀)

责编:曾祥秋

编辑:李飞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政企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9

邮箱: sxzhengqi@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