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龙县南部的沃土上,界头庙镇正沐浴在法治阳光之中。“八五”普法以来,界头庙镇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为这片272平方公里的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与和谐稳定,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普法惠民之路。
高站位谋划,法治信仰植根心间
关键在“领”。界头庙镇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将“十一个坚持”等核心要义纳入镇党委中心组、支部“三会一课”及镇村干部培训核心内容。“八五”以来,组织中心组专题学法64次,覆盖干部500余人次。根基在“民”。利用镇村宣传栏、大喇叭及“风光界头庙”公众号、“五级联动”微信群等平台,推送图解、短视频等通俗宣传品;组织“普法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学校宣讲50余场。落脚在“效”。将法治思想融入重大决策、行政执法、矛盾调处、乡村治理各环节,如在推动“一镇四区”布局、创新“户外政府主导+户内群众自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服务重点项目落地中运用法治思维破解难题,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精准化施策,法治精神融入日常
围绕宪法、民法典等国家基本法律,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宪法宣传有声有色。利用“12·4”宪法日和宣传周,开展“普法六进”活动。更新镇法治广场及村宣传栏内容。“八五”期间集中宣传9次,发放资料2000余份。民法典普及走深走实。将民法典作为“法律明白人”、调解员必修课,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等力量,聚焦婚姻家庭、土地承包、邻里纠纷等热点,开展以案释法、讲座、咨询等精准普法4场,惠及200余人次。服务大局普法精准发力。坚持“三治融合”,推行“一查二问三访四反馈”工作法和“四小自治法”。五年来,高效处理12345及网上舆情200余件,办结率100%;调解员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小峪村成功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界头庙村获评全省村级协商议事试验示范村。
全方位覆盖,法治阳光温暖万家
夯实青少年“奠基石”。将法治教育融入教学及校园文化,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围绕防欺凌、防性侵、防诈骗、禁毒等主题,举办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5场,覆盖师生500余人次。带动基层治理“主力军”。对村干部、网格员、调解员常态化培训4期12场次,累计培养21名。健全镇村组三级调解网络,47名调解员定期排查,重要节点加强力度,维护辖区稳定。延伸社会领域“覆盖面”。 加强企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及职工法治教育;关注妇女、老人、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群体需求,开展“普法赶大集”等活动。规范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对4名社区矫正对象全方位监管,制定个性化方案,组织公益劳动11次、心理辅导和技能培训14次。扎实做好10名安置帮教对象管理,今年衔接4名,提供就业帮扶,定期走访解难,重新犯罪率为零。五是强化法律服务供给。设立法援工作站,接待咨询20人次;联动相关部门维护农民工权益;指导村委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30人次。
下一步,黄龙县界头庙镇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界头庙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魏楠楠)
责编:马俊理
编辑: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