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小可爱”从甘肃深山走上各地百姓餐桌

       冬日里,暖阳下,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张家大坪村的麦田里一片欢腾。掀起麦草“棉被”、拨开泥土“外套”,顶着一头金色“爆炸卷”的韭黄哈着热气冒出头来。

  临近冬至,正值开镰。“冬闲”变“冬忙”,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尽享丰收喜悦的场景,构成了冬日里一派丰收景象。

  “割韭黄是个技术活,这些‘小可爱’很脆弱,力度一旦掌握不好就会‘跳根’,影响明年收成。”48岁的张正荣正哼着小曲忙着收菜打捆,不到一首歌的功夫,十几捆根茎粗壮、叶片肥美的韭黄便堆在了田垄上。在他身后,父亲张惠成正忙着开镰收割。

  “父亲72岁,割韭黄几十年了,是村里有名的‘老把式’。”张正荣手脚不停。每当韭黄收获,“掌握核心技术”的张家爷俩就成了村里的“红人”,“档期”被排得满满的。冬至前的这段时间是韭黄卖得最好的时候,父子俩一刻也不敢耽误。

  “今年我家韭黄收成好,3亩地能收一万多斤,已经卖出去3000斤了。”张正荣介绍,自家种植韭黄已有几十年的时间,韭黄是家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单靠韭黄,张正荣家一年就有超过10万元的收入。

  西固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苹说,张家大坪村采用“麦草覆盖”的传统古法种植出的韭黄,不仅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宝贝”,更成了大城市食客餐桌上的“新宠”。越来越发达的交通配上直通地头的电商,让深山里的“小可爱”跑得更远。今年以来,韭黄通过电商销往北京、广州、西安等地。张家大坪村今年韭黄种植面积达520亩,年产量约91万公斤,年产值1560万元,韭黄种植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4万元。

  “以前收割韭黄时还能忙里偷闲刷刷手机放松一下,今年不行,休息的时候我还得忙着研究网络销售、给韭黄拍照,把烫着‘爆炸卷’的‘小可爱’最好看的一面展现给顾客,让更多人尝到咱家韭黄的味道。”张正荣说。

  在这个冬天,数不清的各种“小可爱”从甘肃的深山里走出来,将“甘味”带向四面八方。

编辑:刘忻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政企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9

邮箱: sxzhengqi@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