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编堂”路家三代人的剪纸记忆


       周至积淀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受戏曲、皮影等影响,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种类繁多、文化底蕴深厚的戏曲人物剪纸技艺。周至县终南镇毓兴村“蒲编堂”路家葛雁、蒲玉花和路晓春三代人,在指尖上翻转折叠,于方寸中剪裁点染,传承了这独具特色的路氏剪纸技艺。


在浓厚的家族文化氛围中,路氏剪纸技艺代代相传。

一幅幅剪纸作品承载着路家三代人独特的时代记忆。记者 李旭佳文/图

        葛雁:纸上刻画的戏曲世界
        位于周至县终南镇毓兴村的路家,是一个以耕读起家、诗礼相传的官宦世家、人文世家、书画世家。清代乾隆年间,在河北省新乐县(今新乐市)任知县的路元锡退归故里修建宅院。宅院落成后,路元锡将其命名为“蒲编堂”,告诫子孙后代勿忘祖先创业之艰辛。路氏家族素以治家治学闻名于世,在浓厚的家族文化氛围中,带有戏曲文化色彩的“路氏剪纸”由此而生。
        7月21日,记者来到周至县终南镇毓兴村。今年72岁的路晓春说,她是跟着祖母学剪纸的,祖母名叫葛雁(1904—1965),是当时有名的刺绣、剪纸能手。在路晓春的记忆里,祖母总是笑眯眯地坐在“蒲编堂”老宅院子里刺绣、剪纸。每逢过节或有喜事时,县城的大户人家都会来路家定制剪纸,村民们也会聚过来让祖母帮忙剪底样儿,热闹非凡。路晓春回忆道:“我的祖母是一个非常文雅的人。她心灵手巧,能剪纸、会绣花、擅理财。因为她,我才对剪纸和戏曲产生了兴趣。”
        儿时,路晓春和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每天晚上,祖母都会盘腿坐在土炕上,在煤油灯下一边剪纸一边给路晓春讲述剪纸里的戏曲故事,小小的路晓春听得入迷,逐渐被剪纸和戏曲吸引。看她颇有兴趣,葛雁便将用煤油灯熏好的戏曲人物底样儿给路晓春,让她仿着“熏样”剪。提起首次剪纸,路晓春记忆犹新:“我第一次剪的戏曲人物是秦腔《花亭相会》里的高文举和张梅英,我一边剪,祖母就在一旁给我讲其中的故事,她还夸我剪得有模有样。”
        自路晓春的第一个“作品”获得葛雁的肯定后,受到鼓舞的她每天上完课就跑回家跟着祖母学剪纸,有时候剪一个通宵都停不下来,那时候的路晓春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剪纸。
在路晓春心里,祖母不只是教会了她剪纸。
        一次,9岁的路晓春一气之下将自己剪坏了的作品《豌豆花》撕成了碎片,葛雁见此并没有训斥她,而是让她拿着糨糊将撕碎的作品一点一点粘好。待她心情平静后,葛雁语重心长地告诉她:“绘制图案的人并不容易,一定要学会尊重艺术、珍惜剪纸作品。”祖母的这句话,在路晓春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尊重艺术、珍惜作品的种子。
        蒲玉花:用剪纸记录平凡生活
        多年来,路晓春养成了收藏剪纸的习惯。“你瞧,这幅《莲生贵子》就是我祖母的作品,旁边这幅《鼠吃葡萄》是我母亲蒲玉花的作品。两者相比,我祖母的剪纸更精细一些。”坐在窗前慢慢翻开一本本旧书,里面整齐地夹着路晓春的祖母与母亲的剪纸作品。
        1942年,蒲玉花嫁到路家。因为都喜欢剪纸,婆媳相处得非常融洽,单色剪纸和点彩染色剪纸,两人样样精通,路家每年春节贴的染色窗花,都是婆媳一起剪染的,而染窗花时用的调色盘,正是先祖留下的“青花缠枝莲纹六池调色盘”。后来,葛雁将清代蹙金绣《兰蝶图》和一批清代刺绣纹样传给蒲玉花和路晓春,这些纹样都精细绝妙,十分罕见。
        与葛雁作品的精细不同,蒲玉花的剪纸作品大多反映的是当时农家的日常生活,如《蜻蜓螃蟹》《一路清廉》等作品,内容均以蔬菜瓜果为创作元素。而且,蒲玉花留下的很多剪纸作品都是用孩子们写完的作业本剪的。能想象蒲玉花老人在闲暇之际,坐在煤油灯下,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在剪纸作品中。这些剪纸,也成了蒲玉花独存的时代记忆。
        路晓春:一剪一裁皆匠心
        “祖母懂戏,但不会唱戏。我自己边唱边剪,每完成一幅作品都觉得很舒坦。”自幼跟随祖母和母亲学习剪纸、刺绣的路晓春,同时也喜欢上了秦腔,她曾扮演《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五典坡》中的王宝钏、《女起解》中的苏三等角色。多年来,路晓春坚持边唱边剪,她最擅长创作的便是成组成套的点彩染色历史戏曲人物剪纸和寓意吉庆祥瑞的花卉剪纸,她的作品融剪纸、绘画于一体,造型独特、生动传神、染色浓丽厚重。因此,路晓春被称为“剪纸奇葩”。
        2009年,路晓春被授予“陕西省妇女民间手工艺能手”称号;2010年,她的剪纸作品《朱春登放饭》等获得“第二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节”第一名;2012年,她被命名为陕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4年,她的作品获得“全国戏曲剪纸大赛”金奖;2017年,她被授予“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称号……但在她看来,这些还远远不够。
        一个人一辈子能坚持做一件事并不容易,对于路晓春而言,却乐此不疲,一剪一裁皆匠心。她一边剪纸一边说:“一幅好的剪纸作品必须要有文化底蕴才能一直流传下去。点彩染色剪纸工艺是三分剪、七分染。神话故事人物、历史戏曲人物,瑞兽、瑞鸟、花卉以及琴、棋、书、画和蔬菜瓜果等都是我喜欢创作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将路氏剪纸传承下去,路晓春打破了家族“不传外姓人”的传统规矩,外姓人只要愿意学,她就愿意教,并自费修建了6间房用来办周至剪纸传习所。退休十几年以来,她走进学校给孩子们义务教学,累计教学几千人次;她走出家乡宣传周至剪纸,2019年春节期间,她在西安钟楼义务为游客教剪纸一个月……多年来,只要听说家乡谁对剪纸感兴趣,路晓春便邀请他们来自己的传习所。
        提及路氏剪纸的下一代传人,路晓春充满信心:“我的儿媳妇安展是路氏剪纸的第四代传人,她的创作非常新颖,我对她很有信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准备创作一幅作品为祖国献礼。希望周至剪纸文化能传承久远,更希望祖国越来越好。”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政企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9

邮箱: sxzhengqi@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