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文化和旅游局:红色文化永传承 党史光辉永流传

(陈定慧)在距离山阳县城西南4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美丽而宁静的小山村,这里就是有着陕南红都之称的山阳县小河口镇袁家沟口村。1935年,中共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在这里创建了红军长征途中唯一的革命根据地,成立了辖2县、13区、74个乡的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同时,还打赢了一场载入军史的伏击战。

image.png

1934年11月16日,中共鄂豫陕省委率领重新组建的红二十五军2980余人,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锋队”旗帜,由湖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奉命开始长征。他们越过平汉铁路一路向西,进入伏牛山区,经过激烈的战斗,于12月10日进入商洛山区,1935年2月11日进驻山阳小河镇袁家沟口,按照中央指示要求在伏牛山区择机创建根据地,但是,由于敌强我弱、群众基础差等原因,均未能成功。

image.png

来到袁家沟后,正如徐海东大将所说:“袁家沟是我军群众基础最好的地方,该地区有农民领袖阮英臣”,遂于2月15日成立了中共山阳西区区委,深入发动群众,持续扩大武装,组建基层政权,先后成立了小河镇袁家沟口、牛耳川等16个乡苏维埃政府和60多个村苏维埃政权。同时,在蓝田的葛牌、镇安、五星(今柞水红岩寺,为新筹建之县)先后成立了县、乡苏维埃政府。

为了统一领导,1935年4月中旬,鄂豫陕省委、红二十五军在袁家沟口成立了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政府驻地“逢源和”商号。这座清末商人留下的徽派建筑,不仅是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也是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司令部办公旧址。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徐海东副军长亲临作动员讲话,瓦沟村农民张智仁等送来了“工农专政”牌匾。鄂陕边区政府辖山阳、镇安等县13区47个乡404个村苏维埃政权,辖区人口8万多,政府主席程家盛、副主席阮英豪。革命根据地还建立了陕南抗捐第一军和全部所辖的6路游击师。

边区政府的成立,为红二十五军转战鄂豫陕提供了坚强后盾,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极大震动和恐慌,他们派出多路重兵围剿。红二十五军是一支能征善战的英雄部队,也是长征中唯一增员的部队,真无愧于“长征先锋”和“百将之师”美誉,当时与陕西地方党组织尚未建立联系,情报来源匮乏,但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身处绝境而临危不乱,决定“哪一股敌人先到,就坚决消灭哪一股”。

image.png

6月中旬,他们率主力部队离开荆紫关,绕郧西、过漫川,在运动中调动敌人,29日,国民党陕西警备第一旅尾随追至商县黑山街附近,红二十五军上下一心,决定彻底消灭这股最为猖狂之敌,经过对沿途勘察,最终选定以袁家沟口为伏击战场。7月2日,战斗打响,在根据地群众和游击师的配合下,经过一天激烈拼杀,全歼国民党陕警备第一旅,毙伤敌300余人,俘敌旅长唐嗣桐及属下一千四百余人,缴获轻重机枪四十挺、长短枪一千六百余支,袁家沟口伏击战成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红军主力撤离后,敌人对袁家沟这个“红军窝子”进行了疯狂报复,根据地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历史不会忘记,青山绿水永远铭记着先烈的功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小河袁家沟口这个昔日的陕南红都已成为商洛市党性教育基地、革命遗址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红色文化将永久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责编:陈定慧

编辑:王玲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政企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9

邮箱: sxzhengqi@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