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居星
肖玮至今仍记得党建指导服务团来企业调研走访的情形。在了解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后,服务团主动帮助和指导企业申报市级特色品牌产品项目。作为白河县金龙建材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肖玮对于服务团的这一举动非常感动。
在白河,享受这样上门服务、接受暖心帮扶的非公企业还有很多。通过组建包括职能部门、党建指导员在内的服务团进驻非公企业提供援助,只是我省加强党建,推动非公经济发展壮大的举措之一。
近年来,我省创新谋划、精准施策,通过抓重点、补短板、促提升,使全省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整体提高、成效明显。
党组织“领跑”实现共赢
有着千余户商家的信达楼宇是渭南最繁华的商业大厦之一。以往楼内党建氛围不浓、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成为制约信达楼宇发展的瓶颈。随着“支部建在楼上”,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信达楼宇党总支下设华润万家、丰泽实业等非公企业党支部,增设活动中心党支部,为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党员提供“落脚点”,同时,结合工商、民政等部门,为楼内企业提供开业政策咨询、就业扶助等服务。
不仅是在楼宇,在全省各地的园区和商圈,党组织的相继建立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走进宝鸡市渭滨区建国路步行街,随处可见商铺货架上竖着的标牌——“共产党员示范岗”。
“很多顾客都是冲着这牌子来的!”杂货铺经营者张如意说。近年来,渭滨区成立商圈党委,通过举办“联盟发展论坛”、搭建“政银直通车”、启动“不打烊”政务自助服务厅等,使商圈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商圈发展的共赢。
近年来,全省各级组织部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通过创新组织设置,依托各类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设立区域性党组织。目前共建立楼宇党组织108个、园区党组织85个、商圈党组织275个。
“红色CEO”帮助发展解难题
从机关到企业,作为神木市选派至陕西荣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党支部书记,身份的转变让张子垚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责任和压力。从分析营业数据到开展团建活动,从发现公司经营管理问题到拿出举措逐项改进,张子垚逐渐指导企业找准了党建与生产经营的融合点。
不仅是在神木,全省各地被选派的党组织书记成为当地非公企业的重要依靠,是大家心中“靠得住”的人。去年以来,省委组织部指导有关市、县,从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当地经济效益好、党员职工数量多、社会影响大的企业任党组织书记,驻企指导工作。
目前,全省选派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第一书记百余名。其中,商洛市县两级选派39名,神木市、府谷县选派45名,渭南高新区选派16名。
为推动非公经济更好发展,省委组织部加强分类指导,指导互联网企业广泛参与“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活动,评定出全省第一批互联网企业星级党组织,指导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全省“小个专”领域党建工作。同时,我省持续强化教育培训,先后举办全省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非公企业出资人、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培训示范班,示范带动市县开展培训1127场次,培训42197人次。
随着一批“小个专”党建示范点在全省各地相继建立,挂有“共产党员示范店”牌匾的商铺越来越多。这一块块牌匾就像飘扬的一面面旗帜,增加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
“红色力量”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去年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因为包装袋供应不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的产出。在集团党委和所在党支部领导的动员下,车间副主任李育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同事们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最终调试好小包装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的调试完成,意味着我们有了包装生产能力。”李育良说。
近年来,我省聚焦发展中心大局,实施一系列举措不断发挥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的作用。在脱贫攻坚中,咸阳以“星级帮扶”活动为抓手,引导全市非公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在疫情防控中,西安、宝鸡等地出租车企业党组织牵头,发动党员成立抗疫“爱心车队”,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义务接送服务。
同时,我省以党建引领助力非公企业复工复产。渭南市委非公和社会组织工委选派1000余名党建指导员,指导组建160多支党员先锋队,设立240多个党员示范岗,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安康市选派1200余名不担任现职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年驻企指导工作。
全省各地非公企业复工复产的背后,都有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两个作用”的发挥。
省委非公和社会组织工委联系指导各地各级相关部门党组织,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优势,助力企业精准有序复工复产。
不少非公企业负责人表示,没有党建工作助力、各级党组织关心,企业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好。“党建工作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好了就是凝聚力,抓细了就是竞争力”的理念在非公企业上下深入人心。
编辑:刘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