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处在两大战略的政策叠加期、历史交汇期,千阳县立足脱贫实际和乡村振兴发展要求,从全县实际出发,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因地施策,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
千阳县在脱贫攻坚中的探索和成效
脱贫攻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千阳县以党建引领巩固脱贫成效为统揽,坚持把基层党建作为脱贫攻坚的“强引擎”,建强组织,整合资源,丰富载体,创新机制,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无缝对接”、深度融合,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选优配强7个驻镇工作队、53个驻村工作组,推动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65个村全面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推行“村干部定制培养”模式,培养村级后备力量324名,锻造了一支永不走的扶贫队伍。开设扶贫大讲坛、扶贫微讲堂、创建扶贫扶志学校,举办讲坛、授课670余次,参与党员群众达3.5万人次,激发工作动能,坚定攻坚信心。
实施红色标杆引领行动,命名表彰党建引领产业脱贫先进集体10个、先进个人15名、“红旗支部”18个、“标兵书记”17名、“先锋党员”24名,形成党建引领脱贫攻坚良好格局。推行“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全县矮砧苹果园、苗木面积分别达到13万亩和3万亩,发展奶山羊18.2万只,蜂蜜年产量达到900吨,实现产值2亿元。实施党建引领、“三变”推动、“3+x”农业特色产业工程,培育了柳家塬村、宝丰村等一批集体经济发展快、成效好的示范村,2020年底,全县65个村年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宝丰村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30万元,跻身全省村集体经济发展强村行列。
建立村干部补贴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挂钩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补贴待遇提升“双赢”。推行扶贫干部量化积分管理,截止目前,全县765名扶贫干部累计加分1870.35分、奖励资金18.7万元,458人减分1039.65分,处罚资金10.39万元,“小积分”激发“大作为”。出台《千阳县驻村扶贫干部鼓励激励暂行办法》,累计提拔重用扶贫干部89名,将工作扎实、群众满意的帮扶干部交流到重要岗位,激发干事活力。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千阳县在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接续乡村振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转型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目前正处于由顶层设计、整体规划转向具体实施、因地施策的过渡期。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协调推进的具体实践中,政策延续、项目整合等工作衔接不够顺畅,影响工作推进。
近几年,全县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每个村都建起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但是多数村集体经济质量不高、规模不大、效益不佳,村集体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不强。农民是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主体,但在村生活的多为老人、妇女,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回村发展的意愿不强,在村生活的也多以务工为主,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意愿不强,发展活力难以激发。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路径
千阳县立足破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困境,在全面把握二者衔接基本逻辑的基础上,突出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市场导向,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推动理念衔接、目标衔接、成果衔接和政策衔接,强化战略规划引领、政府市场协同、资源要素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抢抓历史机遇,高起点、大手笔制定十四五规划,加强政策制定之间的有效衔接,绘好发展蓝图,奠定工作基础。立足县域实情,印发《关于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意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促进二者顺利衔接。以村级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完善县级领导联镇、科级领导驻村、干部联户帮扶工作机制,总结推广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做法经验,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头雁效应”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借鉴脱贫攻坚所形成的评价机制对衔接效果进行考核。通过政策衔接、组织保障和考核评价机制的落实,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体制机制的有效衔接。
坚持把发展壮大增收产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努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从根本上实现乡村振兴。一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深入贯彻落实全省“3+X”产业发展布局,不断完善产业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按照矮砧苹果、奶山羊和中蜂三大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产业品牌,丰富产业业态,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减低产业风险,提升产业效益。加快农旅融合发展,利用矮砧苹果示范园的自然资源,把产业示范园打造成苹果观光园、现代果园机械试验示范园、矮砧苹果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园,实现多业态发展多渠道增收。继续深化“搭载式”产业扶贫模式,加强产业示范基地运营管理,增强新型经营主体带贫益贫能力。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扶持,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规划,以点带面,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壮大产业规模,支持农户发展增收产业。鼓励、扶持能人或大户组建各种行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千阳县多渠道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挖渠引水,整合现有资源,拓展经营内容,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推动村集体与村民“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继续实施红色标杆引领行动,评先树优,强化示范带动,促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社会帮扶工作新思路,新模式,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多层次、全方位深化社会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深化省、市“两联一包”“三大帮扶”体系,拓宽苏陕协作领域,引导组织各类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助困活动。加强对干部群众的教育,有效利用扶贫扶志学校、扶贫大讲坛等形式,充分调动他们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罗宗龙 刘晓娟)
责编:张颖
编辑:江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