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芯子”负盛名

传说芯子发端于宋代。当时本地有个名叫宏娃的小伙子被蒙古兵所掳,带回塞外充作为奴。一次蒙古人扮装游艺,在木架上扎小儿娱乐,其他人载歌载舞,宏娃持火把一旁偷看,被主人踢了一脚,宏娃顺势躲到木架地下,尽晓其机关所在,学会了蒙古人的“耍活”。后来宏娃费尽周折逃回老家,对其加以改进充实,使芯子初具规模,相传至今。

image.png

芯子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杂耍技艺,是用钢筋一端固定在基座上,紧贴着下一人的身躯通过,再从手部或其他部位伸出,延伸至上边扮演者腿、腰背部。小演员大的十一二岁,小的六七岁,一个或几个小演员扎缚在铁芯上,轻俏稳妥,活动自如。

原来的田市(现今划分到官道镇)历来多扮演“多人芯子”,遵循人人参与,个个取乐的原则,平年小恰,丰年则大闹。往往是“城门楼子麦草垛,能闹多奓是多奓”。分为仪前奏,以芯子为主,配有秧歌、八仙鼓、高跷、小跷、旱船、跑马、抬轿、锣鼓等。它把民间社火融为一体,阵容庞大。芯子出来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走村串巷,观众簇拥观赏,热闹非凡。

image.png

田市芯子的特点是高悬、干净、奇巧,引人入胜。一杆芯子往往是一台戏。芯子的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例如“八姐游春”、“渔家乐”、“三娘教子”、“四美女采花”、“孙猴盗扇”、“水漫金山”、“黛玉葬花”等表演韵味无穷等。也有宣传国家政策的,例如国家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后的“老有所养”,体现医疗系统“合作医疗”以及新农村发展的一系列专题等等,紧跟时代发展,同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芯子上的小演员多为小孩,据说上了芯子会一生平安。芯子是在家族中流传,谁家绑啥也是基本不变的,从服装、道具及演员的化妆都要绑芯子的人家自己完成。

image.png

芯子目前已经有200多人的演出队伍,每逢新春、年终岁尾、节假日、喜庆的日子,都免不了要表演芯子,以示庆贺。除了在本地表演之外,芯子和八仙鼓也受到一些单位和乡镇的邀请外出表演,所塑造的唐朝名将张仁愿、大诗人白居易、宋朝名将寇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获得一致赞许和好评。(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人民政府  牛芳斐)

责编:周星

编辑:拉姆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政企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9

邮箱: sxzhengqi@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