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好处,恰逢人间好时节。春日的暖阳洒向绵延不绝的油菜花海,天汉大地涌动起文旅消费的热潮:非遗展演与乡土文化交相辉映,特色民宿和农家餐饮客流如织,无人机表演引来阵阵喝彩……今年距离2010年首届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这场金色盛宴早已突破传统观光游的框架,蜕变为生态经济融合发展的创新范式。
以花兴业 催生产业升级
作为喜凉耐寒、忌高温的农作物,油菜花之所以能在汉水流域大面积种植,得益于巍峨的秦岭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流,而北上的水汽也被堵截于此,汉江及其支流带来充沛的水源,孕育出广袤的冲积平原,让汉中盆地成为了长江上游冬油菜的优势产区,一朵小小的油菜花,盛开时游客可观赏,成熟结籽后可榨油,花蜜还能酿蜂蜜。如今,我市已形成以油菜种植、观赏、品质菜籽油生产的全产业链。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长期以来,汉中从国家战略出发,长年在一粒粒“芯片”上下苦功,取得了一项项突破性成果,登记(审定)24个汉油系列杂交油菜品种,其中高产高油高抗油菜新品种“邡油777”位列2024年全国粮油生产主导品种(油菜)之首,被全国15个省市推广应用。良种良法良技相互配套,我市菜籽油的亩产量逐渐提高,迅速成为了陕西乃至西部地区重要的菜籽油生产基地。
如果说育种技术将农业的实惠带到了农民家中,文旅产业则把“油菜经济”从千家万户的饭桌上带到了人们的休闲时光中。
2010年,市农科所油菜研究室主任谌国鹏在老师李英的带领下,开始“彩色花油菜新品种”研发,让油菜花“染”上了斑斓色彩。团队将传统选育方式与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结合起来,先后培育出“汉白玉”“天汉红”“梦幻白”等46个彩色花油菜品系(组合)。
“以前总说油菜花是‘土豪金’,现在咱汉中的油菜田可是调色盘!”站在汉台区老君镇皇塘的花田旁,谌国鹏难掩自豪。他身后,粉紫、雪白、橙红等十几种颜色的油菜花交织成“彩虹地毯”,让市民游客宛如置身现实版“莫奈花园”。
“听朋友说皇塘的彩色油菜花很漂亮,所以今天和朋友一块儿来这里打卡拍照,果然不出所料,真的很出片,希望大家都来玩儿。”来自西安的游客张女士一边举着手机拍照,一边惊呼:“这还是我认识的油菜花吗?”
以花为媒、以链为脉。油菜花旅游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许多农民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售卖土特产,收入大幅增加。同时也带动了当地菜籽油产业的发展,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为乡村振兴绘就一幅“农文商旅”共富的新画卷。
“牵手”非遗 绽放融合之花
在今年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启动仪式上,20多项非遗项目集中亮相:汉中锦缎织造、宁强羌绣、南郑藤编、略阳罐罐茶……各县区非遗传承人通过动态展演、静态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汉中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熙熙攘攘的非遗展现场,一幅以油菜花为主题的立体绣品引得大家纷纷驻足欣赏。
“难以置信,绣得如此栩栩如生”“这个绣品背景居然是深色的,太少见了”“真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在游客们的阵阵赞叹中,城固架花第七代传承人丁茹面带微笑、自信而热情地向来往的参观者们介绍起这幅心血之作。“以黑色为背景,其实更能巧妙地衬托出油菜花的鲜艳与生动,使得整个画面在视觉上更加立体、饱满,这也是城固架花和其他非遗绣品与众不同的特点。”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城固架花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现如今,丁茹创办了城固架花非遗工坊,还通过免费传授城固架花技艺,帮助更多的农村留守妇女掌握传统刺绣技能。
同是新生代“守艺人”的冯婉莹,一直致力于传承发扬汉台布艺刺绣。本次非遗展现场她带来了50多种布老虎、挂件等产品,其中“鹮游花海”系列的香包挂件备受大家喜爱。
“朱鹮翱翔在油菜花海中,这个寓意吉祥又富有汉中特色,买一个回去当纪念很不错。”前来参观的陈女士说。
将非遗展演搬到花海中,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汉中非遗与油菜花的“跨界联名”,不仅带来短期经济效益,更催生出一批可持续的文旅项目。
以油菜花为契机,位于南郑区的黄官非遗小镇启动了一场“花海+非遗”的双重盛宴,在欣赏万亩金黄的油菜花之余,还能体验制作藤编、竹编等非遗工艺品、探访黄官古法酿酒坊,亲手封存一坛“春日酿”。
清明节前夕,南郑中学的师生前往黄官非遗小镇,开展为期一天的春季研学实践活动。师生们漫步在盛放的油菜花田间,在馥郁的花香中开启了一场融合自然观察、非遗体验与文化传承的沉浸式学习之旅。
“藤编的工序很多,从骨架制作、编制、缝纫加工等每一步顺序都特别重要。”藤编师傅讲解期间,手上的功夫也没歇着:只见他手指翻飞,藤条如灵蛇游走,转眼间,一簇栩栩如生的油菜花便在掌中绽放,看得师生们赞不绝口、掌声连连,感受到了千年来匠人手指翻飞、藤条交织的非遗智慧。
当非遗文化深深植根于绚烂多彩的花海之中时,它便不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文化展示品,而是成为了花海中一个充满活力的元素。这一融合不仅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共生发展,更在当下绽放出文旅融合的时代之花。
增强体验 掀起消费热潮
今年,汉中不仅推出了15条精品观花旅游线路和漩水坪等32个精品观花点,还开辟有从空中到地面,从传统到现代,丰富多样的赏花方式,不断丰富游客的春游体验。
赏花海、尝美味,把春天煮进火锅里,伴着花香品火锅,别有一番滋味。今年,我市勉县、略阳多地结合当地特色,推出花海火锅,游客在油菜花田里吃火锅,一边感受热辣滚烫的味蕾刺激一边欣赏花田美景。“置身花海之中,边赏美景,边吃火锅真是一次难忘的体验!”来自西安的游客李悦感慨道。
徜徉于油菜花海,不少游客选择身着汉服,留下珍贵的春日影像,这种融合了中国传统元素的体验式旅游方式被网友称为“新中式”旅行,广受年轻人追捧。与此衍生的“汉服妆造”“汉服拍摄”也成为一种新兴的消费体验。
“对,就这样轻轻转动,让长裙散开,脸侧向阳光。”在汉台区黄塘景区,汉服摄影师王伟正在指导游客在花海中摆造型。“随着近几年‘国潮’的兴起,汉服摄影成为新的创业风口。两年前我回到家乡开办了一家汉服摄影工作室,早在油菜花开前,我们就提前上新马面裙、簪花等爆款服装服饰,并推出拍摄套餐。油菜花开放以来,前来咨询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也不断打磨技术,让游客都能收获满意的照片。”王伟说。
在油菜花田里,可以细嗅一朵花的诗意,而若能飞在空中,则能欣赏到遍地金黄的壮美。随着“‘阅’山河、看花海”低空旅游项目展示活动的陆续开展,坐着直升机看花海成为游客们的赏花新选择,空中赏花、低空旅游,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极大提升了汉中春日旅游吸引力。
无人机勾勒出的油菜花是什么样子?清明假期,我市多次在天汉楼广场组织无人机表演,近千架无人机协同换位,不时勾勒出“油菜花形态”“我爱汉中”“2025汉中最美油菜花节”“秦岭四宝”“天汉楼”“天汉大剧院”等极富汉中元素的动态画卷,现代高科技与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叹为观止、耳目一新,也为所有来汉赏花的游客送上科技感拉满的视觉盛宴。
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业来。汉中正以“油菜花+”模式解锁文旅新场景,让游客从“看花客”变为“体验者”,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抢抓“赏花流量”,将其转化为“文旅消费增量”。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8%、11.2%。
跨越15个年头,“最美油菜花海”已经不止是汉中人家门口的美丽风景,更是汉中文旅产业第一IP,也成为推动汉中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旅发展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如今的汉中,正不断将“一朵花”的文章做透,书写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时代答卷。(来源:汉中发布)
责编:曾祥秋
编辑: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