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做客“1077延河热线”直播间

倾听百姓呼声,架设沟通桥梁。9月7日,延安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仝小林,延安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王耀,延安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支队支队长薛智宏做客直播间,就延安市应急管理局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取得的工作成效等内容与主持人常枫进行了交流。

延安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做客“1077延河热线”直播间.webp.jpg

图右:延安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仝小林  

延安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做客“1077延河热线”直播间2.webp.jpg

图左:延安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王 耀

图右:延安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支队支队长 薛智宏

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延河热线是政府理政的一个平台,是关注百姓衣食住行,聚焦干部作风问题,架起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希望通过我们的节目加强对政府部门以及公共服务行业窗口单位的监督,促其转变工作作风,切实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

延安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做客“1077延河热线”直播间3.webp.jpg

仝小林:按照市委、市政府定位“全灾种”、着眼“大应急”、巩固“基本盘”的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思路,整合了原市安监局、市政府应急办、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国土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市地震局等10个部门单位的相关职责,市安委会、市减灾委员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等5个议事协调机构的职能,于2019年3月组建了延安市应急管理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正县级建制。具体承担全市应急救援指挥部的主责,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自然灾害防治职责,发挥安委会、减灾委两个委员会和防汛抗旱、护林防火、抗震救灾三个指挥部的职能。

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改变了过去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各管一块”和“九龙治水”的工作格局,增强了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理顺了机制,形成了合力,实现了从安全监管向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一体化”综合协调,从应对单一灾种向全灾种防灾减灾救灾,从应急资源分散管理向应急救援统一指挥、联合响应“三个转变”。

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不是简单的改名字、换牌子,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和重建;也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真正发生“化学反应”,达到1+1﹥2的效果。我们以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务实的精神,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全力以赴抓好机构整合、职能融合、体制重构、责任重建等项改革工作,新部门、新机制的新作用日趋凸显。初步构建起安全生产预防、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指挥救援等各方面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工作体系,建立了平时分工、急时协作、战时齐上的“大应急”“一盘棋”工作格局,形成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工作机制,努力催生“化学反应”,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延安市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发展聚力、为企业赋能、为小康增色、为治理提效”的工作导向,以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卫士”,防灾减灾救灾的“排头兵”,应急抢险救援的“主力军”为目标,坚持安全发展的“主旋律”不变,锁住安全稳定的“主频道”不换,突出事故预防为主、风险管控为先、治理隐患为重、应急救援为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重要训词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取得重要成绩,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受伤人员、直接经济损失和省上重点考核的生产经营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全面下降,自然灾害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大幅度减少,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重要支撑。

积极构建应急管理体系。通过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制定实施、综合风险分析研判和监测预警,督促相关部门加强风险隐患的日常防治,构建风险辨识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抢险救援救助三道防线,加大了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的纵深防御,做到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促进了常态防灾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探索建立防灾减灾救灾第一响应人制度, 协调相关部门既抓好“防”的工作落实,又抓好“救”的工作准备。

坚持统分结合原则, 我们立足防灾减灾教灾和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的定位,把分散于各有关部门的信息、数据和应急资源、力量“统”起来,形成强有力的拳头,发挥综合优势。协调相关部门按照“三定”方案规定,承担好地质灾害、防汛抗旱、护林防火等监测、预警和技术支撑工作,发挥专业优势。

完善分级响应机制,强化属地管理,原则上应下级请求后,上级启动应急响应。对一些敏感性强、容易失控的突发事件,市级层面主动提前介入。理顺了各指挥部体制,构建市、县(市、区)上下贯通、高效协同的指挥体系。修订完善各指挥部工作规则,细化成员单位职责, 建立了应急处置和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采取试点推进、示范引领的办法,大力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努力把风险关进“笼子”、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了两道“防火墙”;进一步落实新、改、扩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把住安全准入关口。

以重要时段,敏感时期为节点,一以贯之把安保维稳措施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力量,组织开展管控风险、防范事故的监督检查、整改治理和督查督导活动,形成了市安委办统一组织、市县两级并行开展的常态化检查督查工作模式。

持续不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查找突出问题、安全隐患、监管漏洞和薄弱环节。对发现的隐患按照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要求进行整改。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分门别类,建档立卡,建立清单,进行挂牌督办,责令限期整改,并落实专班专责,跟踪督查问效,逐一验收销号,促进了隐患排查治理由量到质的转变。

紧盯事故多发领域,组织实施攻坚行动。针对道路交通、煤矿、危险化学品、建设工程和城市消防等行业领域安全事故多发的实际,连续3年组织开展安全攻坚行动,聚合全市力量攻坚克难。在“五项攻坚”行动的辐射带动下,其他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市生产经营活动日趋活跃、新旧问题隐患交织叠加的巨大压力下,仍然有效遏制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项行动。针对重点行业、事故多发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市政府成立了整治领导小组,市安委会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详细进行了安排部署,下决心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水平。

持续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组织各级执法人员采取计划执法、集中执法、专项执法相结合方式,突出重点部位、要害场所、关键环节,围绕危险工艺工序、设备设施,坚持不懈查问题、查隐患、查不安全因素、查违法违规行为。针对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严重非法违法行为,落实了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依法处罚和严肃追责的“四个一律”措施。妥善处理好优化营商环境和坚守安全底线的关系,既防止以关代改、以罚代改,又防止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名放松安全监管执法,对企业违法行为不闻不问、视而不见,逐步形成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容挑战的法治认同。

修订了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完善了应急预案体系;修订了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类和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事故灾难类应急预案,提升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统筹推进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军队、武警部队为突击力量,以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提高综合救援能力,做到一专多能。

针对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事故灾难和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组织开展了应急救援演练观摩活动,不断检验指挥系统的高效性、应急预案的科学性、装备配备的实用性和应急队伍的协同性,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队伍能够第一时间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开展了应急救援资源普查,建立完善了信息库。健全了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实物储备与生产储备、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相结合的储备体系,形成了完备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加强了应急救援装备建设,配置了一批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机动灵活、实用性强的救援装。

责编:张金侠

编辑:刘忻/刘佳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政企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9

邮箱: sxzhengqi@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