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陕西省石泉县榜上有名,石泉也成为安康市首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石泉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把生态旅游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业调结构、转方式、育动能。以全域旅游“一根线”,串起全县多业融合、开放发展新局面。
一条路径引领 舞起全域旅游龙头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石泉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将生态人文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石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聚力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坚持“全域规划、全域布局、全域发展、全域融合”总体要求,石泉实施着力构建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大格局。在规划引领上,高标准编制完成了全域旅游规划,打造以汉江石泉古城为主体的城市旅游休闲体系和游客集散中心、以云雾山为核心的秦岭生态文化康养区、以汉江为轴线的秦巴汉水休闲度假区、以池河金蚕小镇为重点的鎏金铜蚕丝路文化体验区等,形成多点开花、全域景观、全域养生休闲格局。
石泉大力推进碧水、蓝天、宁静、绿色、清洁“五大工程”,不断提升城乡旅游环境质量,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系列政策支持 全方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石泉加大投入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旅游产业发展奖补等一系列政策,全方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设立1000万元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引导促进各类社会资本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近3年全县向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景区景点、公共服务、商品开发、文旅活动等投入共计20.62亿元。
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石泉对县域内可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市场主体从事开发建设或经营管理。近几年来,共招商引进10余家市场投资主体从事景区景点开发、宾馆酒店服务、旅游商品研发、旅游交通服务等,总投资超过20亿元。
与此同时,石泉出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扶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等激励办法,明确对旅游特色镇、特色村,新创建A级景区、星级酒店、农家乐等给予政策资金扶持,近3年发放奖补资金2700余万元,发放贴息贷款1.5亿元,政府贴息1000万元以上。
截至目前,石泉先后开发景区景点10余个,成功创建国家4A级和3A级景区各4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近3年来,全县接待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收入以年均20%以上速度增长,旅游产业对全县GDP的贡献率已超10%。
一幅兴县富民美景 让群众共享全域旅游红利
昔日荒滩地,如今聚宝盆。饶峰镇胜利村动员返乡创业能人杨卫东将村里的荒滩地和山林地流转打造成饶峰驿站景区,通过“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本村及周边100余户近300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据统计,2019年胜利村旅游经营性收入超过1200万元,全村农户收益分红超过60万元。如今,胜利村已成“网红”打卡地,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多项荣誉。
胜利村是石泉创新推行旅游扶贫“四带”模式,构建兴县富民美景的具体体现。按照“全民参与、共建共享”要求,石泉创新推行景区带片、景点带村、企业带户、服务带人的“四带”模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激励政策,走出了一条旅游脱贫、致富惠民的新路子。
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石泉推进“镇村变景区、农舍变旅馆、农民变导游”,使更多农民全要素聚集到旅游产业链上,让更多群众共享全域旅游发展红利。近两年来,全县通过旅游业带动城乡居民创业就业突破2万人,其中2139户4684人通过旅游产业脱贫。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6%,增速位居安康全市前列。
舞动山水兴旅游,一业兴起百业旺,全域旅游有效促进了三产融合发展。安康市委常委、石泉县委书记李启全说,一卷山水打造“石泉十美”,石泉坚持以“两山”理念做大做强全域旅游,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全方位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努力向18万石泉父老乡亲交上一份出色的富民强县答卷。
编辑:刘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