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的思绪

一碗面是一份滋养,儿时经常饥肠辘辘,一端起碗来,看着满满的汤菜盖着白生生的面条,口水已在嘴里涎出,吃得津津有味、鼻尖冒汗,肚子里也舒舒服服。一碗面是一份记忆,在这个红色的七月去了延安,捞起陕北婆姨端上的荞麦面,一筷子挑起来大口朵颐,眼镜雾住了,隐约中看到陕北说书中周总理的《半碗饸饹面》,眼角也有点涩涩的。

 image.png

      简单做一碗可口的可以果腹的饭菜,是我们最平常的幸福。百姓家人的面食,可以没有太多花样,却也经久不衰,比如擀面条,切的细细的,挂面,压面条,疙瘩汤……农家主食,简单的酸菜或腌菜汤,老远闻着就垂涎三尺,每次端起碗,忍不住心中默念:这辈子能顿顿吃一碗面,足矣。

 image.png

       前段时间单位组织到延安开展红色体验,再次看见了宝塔山,有幸尝到地道的剁荞面。剁面是陕北婆姨们的拿手本领,大约姑娘长到约14岁时,作母亲的就开始手把手地教女儿学剁面,等到姑娘成人出嫁时,剁面技术已学到家了。在陕北,姑娘会不会剁面,剁得好不好,是小伙子找对象时衡量女方手巧不巧的一个条件。要是哪位姑娘不会剁面,或剁得不好,那是她终身的一大缺陷。专家研究认为,不仅荞麦的食用早于小麦数千年,中国面条的起源,是至今流传于陕北定边、靖边、吴起一带的剁荞面。今天有幸遇到,一定不会错过!

 

       一碗面、一碗羊肉汤、葱花香菜小泡菜,面条过了凉水,劲道顺滑,比起我的《一碗面》中和儿子吃的镇安的汤面要丰富。在有点热度的下午,一碗剁荞面熨贴了我让汽车颠簸了进一千里的肠胃,整个人也有了无酒自醉的熏熏然。

 image.png

       突然,一段悦耳的三弦声,又带我回到故事里。最早听到陕北说书是十年前,在延安礼堂,一位老人表演的陕北说书,讲的是1973年总理回延安,周总理吃的一碗饸饹面,因接待老劳模放凉了、化了,一般人都不会吃了,而总理在谈笑风生中和老劳模吃下了这半碗凉透了的饸饹面。我流泪了,全场人都流泪了,服务员讲述的故事随着乐曲唱出,不用煽情,不用大声疾呼,“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共和国73岁的老人永怀天下为公一心为民的初心,做了一件他一生自觉而为:接待劳模的事情,就这样感动了每个人。

 

       荞麦面入口粗,后味涩,今天我们身边很多人都不屑于它的味道。

 

       今天,我们在大鱼大肉,生猛海鲜的肆意任意地挥霍,人心已饱胀得越来越刁,越来越猎奇,猎鲜,一桌上千,上万的席面奇珍异味,吃不了倒进泔水里。从《半碗饸饹面》中我听得面红耳赤,从荞麦涩涩的味觉中,品味出主席年夜饭请大家吃羊杂的朴实与洒脱,这一刻,我更加明白我该珍惜什么,该坚持什么。百年奋斗、百年珍惜、百年自强、百年拼搏,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初心百年、矢志不移,砥砺奋进、百年崛起。(毛兆东)

责编:孟雪瑶

编辑:汪洋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政企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9

邮箱: sxzhengqi@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