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批准公布第七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的通知》,佛坪县岳坝镇、佛坪县岳坝镇大古坪村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成功入选第七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岳坝镇地处佛坪县西北部金水河流域,距县城65公里,北与西安市周至县、太白县隔秦岭相望,西面和南面与汉中市洋县相连,东面与本县长角坝镇、西岔河镇为邻。大古坪村位于佛坪县西南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距岳坝镇政府12公里,距佛坪县城78公里,全村总面积665.91公顷。
关于岳坝镇的历史记录最早可追溯至三国时期金水河栈道遗址的建造,金水河栈道遗址所经路线属于傥骆道的一条主要支线,傥骆道干线从区内黄桶梁一带穿过。至今仍可见岳坝镇内留下的栈孔,是傥骆古栈道的支线遗迹。唐代傥骆道是官驿大道,商旅往来频繁,成为南北方贸易往来、运送军粮的要道,也是通往京城长安的重要驿道,大量流民涌入岳坝,从下岳坝到大城壕、黑龙潭、草坪有药民三千多户,因盛产中草药岳坝镇得名“药坝”,后谐音为岳坝,古道的繁荣进一步促进了当地药材的交易和流通。岳坝镇大古坪村历史悠久,我国第一只棕色大熊猫就发现于此,是远近闻名的熊猫村,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佛坪土蜂蜜”核心生产基地。
岳坝镇的文化遗产体系融合军事、建筑、民俗等多重维度,展现出独特的历史厚重感,岳坝镇现有4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岳坝镇核心保护范围9.30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4.50公顷。何氏民居是岳坝文化遗产的核心代表,现存七进院落,系清代嘉庆十七年(1812)年建造,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民居坐东北面西南,沿轴线对称分列。宅院纵深33.40米,横23.80米,建筑面积近800平方米。因院子正面全部画满了好看的各种花纹和人物头像,当地人叫作“花房子”。此外,金水河栈道遗址、新兴堡遗址、狮子坝关山庙、红军标语墙等岳坝文化资源闻名遐迩,将山水风光与历史传说结合,虽部分景点尚未开发,但其诗画意境仍吸引文人探访。
岳坝镇大古坪村核心保护范围面积约2.28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约2.02公顷。金水河栈道遗址作为蜀道陕西段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二道桥栈道遗址、三星桥遗址均位于大古坪村。依托珍稀野生动植物富集区的自然禀赋,借力熊猫探秘驿站、凉风垭观测站、黑龙潭野生动物探秘廊道、探险者露营地、三官庙栈道遗址、大古坪观鸟点和西河自然风光,重点开发岳坝和栗子坝旅游集镇、大古坪生态乡村、大坪秦岭竹海等旅游资源,发展以秦岭自然生态观光、科普考察、珍稀野生动植物探秘和原生态乡村体验等为主要特色的自然生态旅游活动。
2024年以来,全镇上下勠力同心、苦干实干。强化规划统筹引领,编制多个专项保护规划,明确各类保护对象保护要求,划定保护范围,树立标志碑,建立记录档案,设置保管机构等,建好四有档案。全面摸清资源状况,结合文物普查工作,现存的文物15处,均为不可移动文物为文物保护筑牢根基。依托现存文化遗产,深入挖掘省级文保单位何氏民居文化内涵,开展“何氏民居寻根访祖”活动,邀请乡贤编撰兴衰史,让古老建筑背后的故事重现于世。传承太极古梯田文化,完善农耕体验设施,举办开镰仪式,让游客亲身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积极筹办各类大古坪自然观察节,参加杨凌农高会乡村旅游展等旅游文化展示活动,开发探秘游、生态游、农耕游、研学游……成为汉中书法家协会、音乐家协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调桄桄等多个文化组织的采风基地,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2024年度接待研学团队65个,2300余人次,研学收入30余万元。
下一步,佛坪县岳坝镇将明确“熊栖息地、原始生态旅游镇”功能定位,保护好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坪何氏民居(花房子),保护好山脊轮廓线,并就镇区内建筑风貌提出建筑风格、建筑体量、建筑色彩等控制要求。大古坪村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导向,以优化村域“三生空间”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主要任务,以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保证村域内用地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集约、土地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人居环境更加和谐美丽。不断深化保护与利用协同机制,持续深入发掘和弘扬岳坝镇的文化内涵,持续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全力以赴为建设文化强镇贡献力量,让岳坝镇的历史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供稿:佛坪县岳坝镇)
责编:曾祥秋
编辑: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