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骨量快速增长时期,30岁左右到达峰值,而后随着年龄增长,骨量随之下降。
骨质疏松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如果尽早开始预防,比如发现有骨质疏松症就开始治疗,完全有办法让六七十岁人的骨头像二三十岁时一样。
全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5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1/5已经患上骨质疏松症,如果要从疾病的早期即骨量减少开始进行防治,50岁以上的人群中已经有46%的人骨量减少。
如何早期识别骨质疏松的症状?
骨骼疼痛、身高变矮、轻微外力下骨折、骨骼变形,都可能是骨质疏松的表现,也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感觉。
临床上,骨质疏松大致分三种类型:老年性骨质疏松、女性绝经后的骨质疏松,以及特殊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
近些年,骨质疏松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
专家认为,这与当代人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骨质疏松的根源是缺钙,而钙的吸收和利用需要活性维生素D。
人的皮肤可以合成维生素D,但经过阳光照射、肝脏代谢后才能形成活性维生素D。
可是很多年轻人喜欢宅在室内,缺少阳光照射。
还有一个原因是,骨头发育需要适当的力学刺激,有些年轻人长期不动,导致骨量减少,引起废用性骨质疏松。(供稿:黄龙县人民医院)
责编:卓西玲
编辑:李瑶